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常见问题解答
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常见问题解答
为帮助建筑业企业更好的理解和应对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现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及主管部门规定,整理常见问题及权威解答如下,供企业参考。
一、什么是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
答: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是指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已取得资质的企业,在资质有效期内持续符合资质标准条件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核查内容包括企业净资产、主要人员、技术装备等是否满足相应资质等级标准要求。
二、动态核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动态核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净资产是否达标;
2.注册建造师、职称人员、技术工人等主要人员数量及社保缴纳情况;
3.技术负责人是否具备相应资格;
4.企业是否发生过较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
5.企业注册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是否真实有效。
注意:重点核查企业净资产、主要人员、技术装备等是否满足资质标准要求。
三、动态核查采取哪些方式?
答:动态核查可采取书面核查、实地核查、信息系统比对等方式。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开展抽查,核查企业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并与社保、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进行比对。
四、企业接到核查通知后应如何应对?
答:企业应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
2.财务报表或审计报告(体现净资产);
3.主要人员的身份证明、注册证书、职称证书及近三个月社保证明;
4.技术负责人简历及业绩证明;
5.企业办公场所证明材料等。
注意:企业应确保所提供材料真实、完整、有效,不得弄虚作假。
五、动态核查不合格会有什么后果?
答:经核查发现企业不再符合资质标准条件的,主管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整改期间,企业不得申请资质升级、增项,不得承揽新的工程。逾期仍未达标的,资质许可机关可依法撤回其资质证书。
六、企业如何自查以应对动态核查?
答:建议企业定期开展内部自查,重点包括:
1.每季度核对注册人员数量及社保缴纳情况;
2.定期更新财务数据,确保净资产达标;
3.保存技术负责人业绩材料;
4.及时更新企业基本信息,确保与资质系统一致。
七、动态核查中常见问题有哪些?
答:常见问题包括:
1.社保缴纳单位与申报单位不一致;
2.注册建造师数量不足或注册状态异常;
3.财务报表未体现净资产或数据不达标;
4.技术负责人业绩材料缺失或不符合要求;
5.企业信息变更未及时在资质系统中更新。
八、被撤回资质后能否重新申请?
答:被撤回资质的企业,自资质被撤回之日起1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该项资质。整改达标后,可按首次申请程序重新申报。
九、动态核查是否影响企业投标?
答:在整改期间,企业虽持有资质证书,但不得承揽新的工程,因此无法参与工程投标。若在投标后被查出不符合资质标准,可能被取消中标资格,甚至列入不良行为记录。
十、企业如何避免动态核查风险?
答:建议企业:
1.建立资质管理专人负责制度;
2.定期与社保、税务系统比对人员信息;
3.使用省级建筑市场监管平台实时监控资质状态;
4.加强对分公司、子公司资质管理的统筹。
资质录作为专注于建筑资质服务,从事有十余年资质代办经验,服务建筑资质企业有500余家,服务的客户遍布北京、湖北、河南、陕西、湖南、安徽、山西等多省。公司拥有专业的申报材料编制团队,具有住建部部级升级、住建厅厅级审批资质材料编制经验,为您把关、补充与审核,确保材料符合资质申报要求。免费咨询,免费评估,免费提供可执行方案。
为帮助建筑业企业更好的理解和应对资质动态核查工作,现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及主管部门规定,整理常见问题及权威解答如下,供企业参考。

答: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是指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已取得资质的企业,在资质有效期内持续符合资质标准条件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核查内容包括企业净资产、主要人员、技术装备等是否满足相应资质等级标准要求。
二、动态核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动态核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净资产是否达标;
2.注册建造师、职称人员、技术工人等主要人员数量及社保缴纳情况;
3.技术负责人是否具备相应资格;
4.企业是否发生过较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
5.企业注册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是否真实有效。
注意:重点核查企业净资产、主要人员、技术装备等是否满足资质标准要求。
三、动态核查采取哪些方式?
答:动态核查可采取书面核查、实地核查、信息系统比对等方式。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开展抽查,核查企业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并与社保、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进行比对。
四、企业接到核查通知后应如何应对?
答:企业应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
2.财务报表或审计报告(体现净资产);
3.主要人员的身份证明、注册证书、职称证书及近三个月社保证明;
4.技术负责人简历及业绩证明;
5.企业办公场所证明材料等。
注意:企业应确保所提供材料真实、完整、有效,不得弄虚作假。
五、动态核查不合格会有什么后果?
答:经核查发现企业不再符合资质标准条件的,主管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整改期间,企业不得申请资质升级、增项,不得承揽新的工程。逾期仍未达标的,资质许可机关可依法撤回其资质证书。

答:建议企业定期开展内部自查,重点包括:
1.每季度核对注册人员数量及社保缴纳情况;
2.定期更新财务数据,确保净资产达标;
3.保存技术负责人业绩材料;
4.及时更新企业基本信息,确保与资质系统一致。
七、动态核查中常见问题有哪些?
答:常见问题包括:
1.社保缴纳单位与申报单位不一致;
2.注册建造师数量不足或注册状态异常;
3.财务报表未体现净资产或数据不达标;
4.技术负责人业绩材料缺失或不符合要求;
5.企业信息变更未及时在资质系统中更新。
八、被撤回资质后能否重新申请?
答:被撤回资质的企业,自资质被撤回之日起1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该项资质。整改达标后,可按首次申请程序重新申报。
九、动态核查是否影响企业投标?
答:在整改期间,企业虽持有资质证书,但不得承揽新的工程,因此无法参与工程投标。若在投标后被查出不符合资质标准,可能被取消中标资格,甚至列入不良行为记录。
十、企业如何避免动态核查风险?
答:建议企业:
1.建立资质管理专人负责制度;
2.定期与社保、税务系统比对人员信息;
3.使用省级建筑市场监管平台实时监控资质状态;
4.加强对分公司、子公司资质管理的统筹。

延伸阅读: